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图8 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以下对这幅? 图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
C.电力工业逐步兴起?
D.以机械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中期,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认为这 “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对这种“感受”最合理的解释是
A.化学以及医学知识的缺乏
B.英属殖民地人对英国表示尊重
C.工业化时代到来感到兴奋
D.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深感担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面对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环境污染,仍然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样鲜明的反差,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为到来的工业文明欢呼。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人类社会走向全球化的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1)写出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探索世界海洋”的两条重要航线。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推动全球化进程的。(6分)
材料二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到了19世纪后期,俄国和日本也开始了工业化。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很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成为原料出口地,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2)根据材料二,概要分析19世纪后半期整体世界形成的主要特点,并简述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8分)
材料三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行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叶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用辩证的观点概括指出冷战对整体世界发展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迪亚士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找到通往东方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船队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实现环球航行。(写出任意两条即可,每点1分,共2分。)
新航路的开辟建立起了全球贸易的新航线,有利于各地的交流;物种的交流,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人类群体的迁移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写出三点给4分)
(2)特点:整个世界因工业化联系在了一起;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或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4分)
工业革命的作用: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使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促进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写出任意两点给4分)
(3)美苏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并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不利于整体世界的发展;(2分)另一方面,冷战又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2分)同时,冷战还加强了两大集团内部的协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即可知15—16世纪欧洲航海家“探索世界海洋”的重要航线是迪亚士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找到通往东方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船队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实现环球航行。根据材料一“...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即可概括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推动全球化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到了19世纪后期,俄国和日本也开始了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即可说明19世纪后半期整体世界形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即可说明其发挥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行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然后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概括指出冷战对整体世界发展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西方从1640年到1840年的200年间,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
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
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
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
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在评价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的问题上,有的观点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4分)
(2)概述材料二文中所说的“沉沦”的含义。(2分)
(3)针对材料三所述,结合所学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8分)
参考答案:(14分)(1)本质差异: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4分)
(2)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答出其中1个要点,即可得2分)
(3):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2分。)
政治: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分)
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奠定经济基础。(2分)
科技文化: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 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活动的有无
B.工业革命的快慢
C.政治制度的优劣
D.科技水平的高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851年,英国的工业化程度最高,因此,农村人口的比例最小。法国和美国虽然也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但是工业化的程度相对较低,农村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尚未完成工业革命,因此,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快慢,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