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观点能够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①“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②“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③“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④“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侧重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理解能力。①项中“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重农抑商,②项中“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反映了抑制商业发展。③“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认为以工商为末业,是不合理的,这是重视工商业发展。④“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是论述了农业和商业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故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表述正确的有?
[? ]
A.夏、商、西周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B.鲁国按田亩收税加快了土地国有向私有转化
C.春秋时期的各国变法,在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井田制和均田制触动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反映了陈亮
A.重视商业的作用
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
D.提倡农商并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材料信息:商业依靠农业而存在,农产品依赖商业而流通,互相辅助依存,而不是互相毁伤,所以反映了陈亮主张农商并重。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的主要历史影响是:

A.岭南地区经济地位位居全国首位
B.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C.南方正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南宋初年的人口迁移进一步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完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世纪中期,中英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王朝颁布《禁海令》。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本质都是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B.都有利于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C.都不利于本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D.都取决于两国的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航海条例》规定:运往英国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这主要是为了打击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C不符合《航海条例》;清政府颁布的《禁海令》阻碍中国拓展海外市场和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后于西方。A、B不符合《禁海令》。两国的政策都是由本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故选D。
点评: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