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分类 年份
| 总量(吨)
| 商品分类比重(%)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81713
| 15.6
| 81.8
| 2.6
|
1910
| 593337
| 39.8
| 41.4
| 18.8
|
1920
| 843860
| 40.1
| 39.4
| 20.5
|
?
A.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B.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手工制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
C.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八倍
D.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数据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料与手工制品,但机器产品比重在不断的上升,说明我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近代化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B项“急剧下降”的原因无法材料中反映,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比重,无法反映出口量,故C项错误;D项“陷入了困境”无从反映,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的传统手工业纺织业日益衰落,制茶、缫丝、皮革加工等手工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部分手工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B.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崛起
C.自然经济解体的必然结果
D.西方对工业原料的需求扩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9世纪40-60年代。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A项中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B项洋务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C项自然经济解体说法与材料意思相悖;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即传耕织分离,统手工业日益破产,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经济侵略下逐渐解体。所以答案为C。AD项材料未体现;B项说的是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产生,但是材料也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五计划”1957年完成,而中共八大1956年在北京召开,该题说法错误。
点评:高考对“一五”计划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一五”计划背景;②“一五”计划的内容;③“一五”计划的影响。“一五”计划完全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钟青德说:“咱是全国第一个卫星社,国内外影响很大,要放‘高产卫星’才有说服力。”他定下的基调是,“亩产至少3000斤”。 钟青德说此话的时间大概是
A.1948年
B.1958年
C.1982年
D.2001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