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
[? ]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
A.文化方面
B.政治方面
C.军事方面
D.经济方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舰”“火器”“练兵”等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以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自强派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向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答案选B,A是洋务派的主张, C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 D是维新变法以来思想启蒙的重要体现。
点评:中国近代历史思想解放主要历程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学态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林则徐和魏源则处于向西方学习的起点,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近代化拉开了帷幕,这可能要比地主阶级直接向西方学习军事的直接作用要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康氏新法没有社会基础,京城的传统士大夫视之漠然。……为数众多的京师翰林院国子监诸生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受康有为的影响……在偌大北京城的士人中间,康氏找不到同路人。”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新法脱离实际,缺乏群众基础,支持者少
B.康梁的名气不大,影响力小
C.士大夫思想保守,不关心国家大事
D.京师翰林院诸生的素质差,康梁看不起他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康氏新法没有社会基础,京城的传统士大夫视之漠然…康氏找不到同路人”,可以看出新法缺乏群众基础,缺少支持者,故选A。材料中的士大夫视之漠然,并不是他们对国家大事漠然,而是他们对新法漠然,故C错误;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物有( )
①魏源?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①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②光绪帝赞同维新变法;④陈独秀主张利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社会; ③赵三多是义和团运动的领袖,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反对一切外洋事物,可以排除。故选B。?
点评: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