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英、法两国各自现代化启动的条件中,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
A.制度保障
B.技术创新
C.政策扶持
D.海外扩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百家争鸣并未形成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只是使传统文化基本定型,在汉代董仲舒发展到新儒学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①错误②正确;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家思想在争鸣中相互的融合。因此②③④正确,故选B。
点评:儒家思想是百家争鸣的重要的派别,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28年,傅斯年先生在谈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时,指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二十世纪初,法国一位研究古代社会的学者,谈到历史家在历史写作中的角色时,说:“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对于这两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分别表现出对史学研究的乐观精神和悲观心理
B.两者重点分别是史料和史家,彼此并无关联
C.两者资料都否定历史學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D.两位学者都受到近代欧洲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傅斯年先生认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因此傅斯年先生强调的是对材料的整理,法国一学者认为“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历史透过我的口在说话。”,因此法国一学者强调的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可知,两者都否认了历史學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两者并没有表现出对史学研究的乐观或悲观心理,材料体现不出两位学者是否都受到近代欧洲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因此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1902年间,梁启超在日本一接触到卢梭的思想即为其所折服。他不遗余力地赞扬法国革命,颂扬卢梭是法国革命的精神领袖。……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顶礼膜拜,称“《民约论》正今日中国独一无二之良药也”。……鼓吹“破坏主义”,并撰写《讨伐专制政体檄》的鸿文,为革命造势。
——闾小波《柏克与梁启超——革命年代的智者》
材料二?粱启超叹道:“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忽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他说,君主的尊严“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吾数年来怀抱一种不能明言之隐痛深恸,常觉自辛亥、壬子之交铸此一大错,而中国前途之希望,所余已复无几。”
——张京华《梁启超与陈寅恪》
(1)依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折服于哪些“卢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折服于卢梭思想的主要原因。(8分)
(2)材料二表明梁启超的思想又有何新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8分)
参考答案:
(1)思想:暴力革命: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6分)
原因:戊戌变法失败,认为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可行。(2分)
(2)变化:重新肯定君主立宪制:认为革命是错误的;中国前途渺茫。(4分。任答两点即可)
现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能根本改变;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依然艰巨;军阀割据,中国分裂。(4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思想根据材料逐句归纳,“赞扬法国革命,颂扬卢梭是法国革命的精神领袖”——革命;“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顶礼膜拜”——人民主权;“《民约论》”——社会契约论。“为革命造势”体现出这一时期梁启超的思想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于之前的戊戌变法的失败。
(2)思想变化据材料后半部分概括,肯定君主的作用,革命是错误的,中国前途迷茫。反映的中国社会现状与思想变化对应思考,社会混乱,军阀割据,一切尝试都已失败,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依然艰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十七世纪中叶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人口从一亿五千万增加到四亿以上,最主要的原因何在?
A.没有发生导致人口大量减少的战乱
B.人民生育能力提高
C.农作物种类与产量增加
D.领土大规模扩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地理大发现,从十六世纪起由美洲就大量输入马铃薯、番薯、玉米、花生来中国,故造成农作物种类与产量增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