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代“市”的发展已打破时间限制的是
A.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B.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说明扬州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CD不对,草市是农村集市,说明水商品经济深入农村;B符合题意,夜市即是在晚上营业,表明“市”的发展已打破时间限制。
点评:夜市为主要于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是指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渭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作者的意思是人人都说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这条河(京杭运河),但是到现在这千里的通航都是依赖这条河, “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故选C。
点评: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陕西、河南、江苏、河北、浙江、北京七个省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朝时曾设置市舶使管理外贸的城市(?)
A.长安
B.温州
C.南京
D.广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城市建筑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是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礼堂顶部有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问题:
(1)请从材料一、二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北宋“皇帝居住和办公之处”所处的地理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本质特征?
(2)与唐朝相比,北宋商品经济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请从图一和图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科技和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和地位。
(4)根据第(1)问和第(3)问的信息分析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趋势。
参考答案:(1)变化:①居于城市中心位置。 ②被其他部门与城墙重重包围。
特征: ①皇权专制(至上)、等级森严、中央集权。
(2)出现了夜市、打破坊市界限、出现专门市场。
影响:出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理学兴起、书法艺术更具个性化、民间风情画出现、宋词盛行、说书艺术流行、出现瓦肆等等
(3)原则:民主集中制。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了。
(4)由专制到民主。
本题解析:(1)本问考查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可直接由图片中提取信息,分析其反映的本质特征时注意结合自秦开始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及皇帝制度的发展;(2)注意唐朝“坊市”界限的严格、北宋时期坊市界限的打破、夜市的出现以及专门市场瓦肆的出现可说明题中观点的正确性;分析其对北宋科技和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时注意联系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的相关内容;(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从专制到民主是全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
在商、周时,工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期的手工艺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时,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和鸟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北方的土特产是马、犬……,这些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商、周时期的工商业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工商业有什么不同?(2分)
(2)作者认为当时的市场有什么作用?(2分)
(3)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请以明清时期为例,说明其商业政策及其后果。(4分)
参考答案:
(1)要点:有官府垄断到出现私营工商业者;手工业分工更细(2分)
(2)要点: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发展;有利于各地物资的流通(2分)
(3)抑商政策(2分);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心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