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题干“它是世界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 “成都平原”这些信息提示,都指向了都江堰,答案为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故 A 错误;依据材料“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可知东汉时期耕作技术日趋 完善,故 B 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东汉”时间信息不符, 且材料也没有涉及土地私有制问题,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山东出土”可知是中国北方地区的 耕作技术,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福建临海,具有靠海谋生的特点和优势,“闽人以海为田”主要是指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A、B、D答案都偷换了概念。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之,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主要反映苏州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