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
年代
| 各种机器和工具(A)
| 农机具(B)
| B/A(%)
|
1912——1916
| 15956
| 118
| 0.74
|
1917——1921
| 39269
| 798
| 2.03
|
1922——1926
| 43074
| 390
| 0.91
|
1927——1931
| 55192
| 998
| 1.81
|
?
观察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
②传统农具仍是主要的劳动工具
③保守观念是农民采用农机具的最大障碍
④民国政府的倡导,促进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可以从进口农机具一栏看出;②传统农具仍是主要的劳动工具,可以从进口农机具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出④民国政府的倡导,促进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联系史实进行分析也是正确的;③保守观念是农民采用农机具的最大障碍,这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数据型材料的解读技巧: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具体操作是: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
材料二:“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
材料三:我们要立足于政府行政生态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主义政府的实践发展中不断达至集权制与分权制的有机统一。在这方面,工人阶级国家政府体制的历史实践是有经验教训的,归结起来应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度集权倾向,其典型是苏联社会主义政府模式。二是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的倾向,其典型是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政府模式。 ——同上
材料四:参与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汉密尔顿说:“美国的繁荣取决于自己的联合”。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材料五: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4分)
(2)材料三指出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哪两种不合理的倾向?(2分)
(3)材料四和材料五分别针对材料三中哪一不合理倾向?分别指出不合理倾向在本国的不良后果。(4分)
(4)就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集权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这有效地止了地方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4分)
(2)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2分)
(3)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集权过度,影响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美国建立初期,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没有实权,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4分)
(4)中央集权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本身也是统一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集权方面要合理,要防止两种不合理倾向集权过度与分权有余而集权不足。古代封建社会的中央权力(或国家权力)掌握于君
主手中;而近代现代社会中央权力(国家权力)通过民主途径形成。(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是推动中美关系趋于解冻的因素之一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呈现增长趋势,ACD都表述正确,B表述错误,因直至今天,世界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尚未最终形成。
点评: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
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下列最能说明
A.民族工业受封建势力压迫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的压制
C.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侵蚀、排挤
D.民族工业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