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老百姓看时间的方式由根据自然界的现象到挂钟、手表再到手机,反映了人们在不断根据科技发展来选择看时间的方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A.畸形的社会性质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C.封建势力的破坏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13分)

| 
|
图一(前551-前479年)
|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
?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4分)?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3分)
参考答案:
(1)孔子(1分),核心:“仁”(1分)?
(2)主要思想:“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三纲五常”(任答其二,2分)。
影响: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3)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2分)。
(4)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两宋以来的理学,将之发展为心学(1分)。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1分)。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分)。
本题解析:
(1)图一中的人物是孔子;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
(2)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联系所学知识,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本质可以从统治者的根本目的着手回答:尽管两者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4)本问需要列出明清之际出现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和意义: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点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遗产。儒学中的“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以德治国思想及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合理的教育方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前提之一。高考很重视从这些点切入命题,考查儒学形成、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主张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分)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表格材料信息: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1850年代
| 初步确童了近代海关 制度,主要由外人操纵,即所谓的“洋关”
|
1860年代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
1901年
| 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
|
1903年
| 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
1905年
| 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
|
1908年
| 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一子议局成立
|
1910年
| 中央代议机构?——资政院成立
|
1911年
| 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
?
请回答:
(1)阅读表格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晚清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 (6分)
参考答案:(10分)
(1) 变化:清政府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设立了一些新的机构;制定了许多法律;学习西方彷行立宪。(任答两点得4分)
(2)社会变迁: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大门被打开
,与世界的联系加强;社会阶级关系变化,矛盾加剧,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中国政治民主化进步,历史处于变革转型期。(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
——黄仁宇著《现代中国的历程》
(1)据材料一,理学对儒家思想有哪些新发展?(4分)这些发展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清朝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对历代正史中受儒家伦理熏陶而累世同居的、并受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的代表人物进行统计,以宋朝的人数最多。
——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
宋代士绅阶层人数增多,常常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把上层人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广泛地传递到了民众之中……?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
(2)据材料二,宋朝时期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3分)
材料三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技术和制度只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古代)中国高度重视和发展了领先世界的农耕文明,也创造了雄视天下的文化繁荣和经济积累。当西方国家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推动工业革命而逐渐崛起时,中国因文化的保守和落后,错失了两次产业革命的机遇。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也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带动了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科技的进步,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从而实现了工业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进一步印证了文化的力量。?——《“文化兴国”战略与中华民族复兴》
(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实施“文化兴国”的理由是什么(2分)?你认为当今中国已具备了哪些文化兴国的条件(2分)??
参考答案:(1) 发展:将伦理、物理、心理之理混同,以一切知识去证实儒家伦理道德 ;(2分)对立天理与人欲,抹杀个人私利观,以卫道为目的,文化性格保守。( 2分)
影响:为皇权专制张本,以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中国近代法制化建设。 (2分)
(2) 政府褒奖;士绅阶层的推动;通过教育推动;通过家规、乡约,童蒙读物,娱乐性的戏曲、说唱等形式进行普及(任意3点给3分)?
(3)理由: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技术进步、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 (2分)
条件: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提供的精神素材和物质积累; 30余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和技术支撑; 中国经济转型、国民消费升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每点1分,任意2点给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