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尺道是连续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来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秦国(朝)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经营状况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务农》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唐太宗在当时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在清代众多的皇帝中,康熙皇帝是口碑最好的。同时,他也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清朝民族政策的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用哪些标准来评价中国古代帝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表一

表二
[? ]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权神授”的思想
3、选择题 北宋时,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而设立的是
①参知政事
②三司使
③枢密使
④侍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判断题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
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 ]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代表着中西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代表的政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两种不?同特色政治文明形成的地理和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