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然会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所以,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也就是在于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纸休书”听得多,但看到过实物的人却不多。下图是一张大清光绪年间的休书。中国古代用于休妻的“七出”(七个条件)规定,最早形成于汉代。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女子社会地位和婚姻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思想,孔子是春秋晚期的人,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克己复礼”指的是恢复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以维护统治的需要,D正确,AB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理学范畴,都强调心性修养和伦理纲常。考据学和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有关,不谈论政治,埋头故纸堆,主要的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而题干中所涉及的内容多是与民生国计相关,所谓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认为学习、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经世致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仁眇(mià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仁”“义”“王道”,可知与儒学有关,庄子是道家,韩非子是法家,CD项排除;荀子主张“仁义”“王道”,A项排除,故选B项。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孟子与荀子都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但两者之间的思想主张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欧美代议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