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国民新闻》《中华民报》三报。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 ]
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
B.为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
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
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有关中国通讯事业表述正确的有(?)
①1875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②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
③到2000年末,中国的固定、移动电话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④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到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84年,有诗云:“见闻历历备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
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调的报刊具有
[? ]
A.权威性
B.准确性
C.娱乐性
D.沟通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7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9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参考答案:(1)信息: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3分)
特征:西方启蒙思潮传入,民权思想盛行;爱国思潮。(4分)
(2)视角与理由:
视角一:近代政治。《申报》对20世纪上半期国内政治大事的报道和评论。
视角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报纸内容拓展的历史。
视角三:近代民族工业。《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管
理模式等方面的历史。
视角四:近代教育。《申报》开设《教育新闻》等栏目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写出其中三个视角并说明理由,即得9分,其中“视角”1分,“理由”2分。
“理由”不得照抄材料。如答其他视角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变化特点:1940~1944年,总体不高;1944~1946年,迅速增加;1946~1947
年,快速下降。(3分)
原因:1940~1944年正处于抗战时期,以团结抗日为主要任务;1944~1946年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追求和平民主成为人民的主要诉求;1946~1947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严重打击了人们的民主热情。(6分)
本题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记者“代表国民”反映了表达民意,“可以收全国之观听”说明启蒙民众, “可以挽全国之倾势”说明挽救民族危机。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反映该时期的阶段特征。(2)按照表格提示的视角逐一分析即可。(3)“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可以从题干中直接反映,分析其原因的时候关键在于注意时间,联系到课本所学知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