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对17世纪的英国的解说词中写道:“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说明是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开始工业革命。故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头、纺织工业中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中世纪规章条例。”他实质上是要说明?(?)
A.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不大
B.蒸汽机并不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和革新
C.工业革命后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比技术革新的影响更深刻
D.工业革命后各国注重的是经济运行规则的变化而不是技术革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工业革命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汤恩比的观点表明,竞争运行规则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技术领域的革新所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6分)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年代
| 历史时代
|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
公元前9世纪至 公元前4世纪
| 古典时期
| 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
5世纪至15世纪
| 中世纪
| 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 现代前期
| 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现代时期
| 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
(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2分)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6分).(1)早期人文主义思想(2 分)
(2)变化: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2分)
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在冲击禁欲主义的同时,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6 分,每点 3 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6 分,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可见是体现了古希腊时期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2)根据题干中世纪“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对比现代前期“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可以得出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结合时代背景,从经济、思想、政治、社会等多角度进行分析。
(3)根据题干,现代时期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因此联系第二次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等。
点评: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断、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对这类型的题,平时要重视教材上图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挖掘。在作答过程中要着重分析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关信息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是起伏发展、曲折前进的还是总体向前的,同时利用好所给的文字说明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教材来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和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
[? ]
A.新型工厂制度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工业文明的产生,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在此背景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二:世界贸易总额

材料三: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随着人类社会的转型,中国近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请看下表:
材料四: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
旧式婚姻情况
| 新式婚姻情况
|
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 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 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
| 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 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 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 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 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分)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西方的工业文明给近代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的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有何进步之处?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1)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形成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国际分工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强;世界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或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
(2)影响:一是巨大的灾难。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的实践,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对救国道路的探索。(4分)
(3)不同:观念: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发展。(5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中给出的数据可以分析出,在19世纪末,英国的贸易中心的地位受到很大的挑战,同时世界的贸易数额得到很大的增长,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也日益的密切。(2)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带来巨大破坏的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3)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新思潮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习俗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了世界贸易的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美国等国的迅速的发展,英国的中心地位受到很大的挑战;中国等古老的国家的大门被打开,一方面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另一个方面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这些国家的近代化的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