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失败原因在于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全力纠正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肯定毛泽东的军事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马关条约》的内容是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故①说法正确;根据“利益均沾”原则,③说法正确。故选B。②说法与史实不符;④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材料所说的“小康时代”是指( )
A.和平、民主时代
B.抗日战争胜利的时代
C.社会主义时代
D.工业化到来的时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20世纪40年代的“胜利”指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后,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和平,建立独立自主的新国家,但这一梦想随着内战爆发而化为泡影。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
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故①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故②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③正确。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作者没有用此观点,所以④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