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是某中学的一个历史课堂剧的某一幕。阅读剧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916年北京某大学的课堂上……
甲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乙教授(头束辫子,身穿长袍马褂):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
丙教授说(慷慨激昂地):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众学生(击掌欢呼):真是精彩,说得痛快!痛快!
(1)该剧取材于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分)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为“救治中国”,乙教授所坚持的“古法”指什么?(2分)甲、丙教授则希望当时的同学接受什么新思想?(2分)
(3)经过这场运动,“众学生”的爱国思想、行为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6分)
参考答案:(1)新文化运动(1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分)
(2)封建伦理道德 或 传统儒家思想(2分);民主与科学(2分)
(3)解放了思想,传统权威被打倒,学生接受更多新思想;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意识;导致中国文化全面转型,学生的伦理、文学、观念等发生重大变化。(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生解答“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一题的答题要点概括如下,假如你是阅卷老师,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黄远生的观点支持
A.魏源的思想
B.严复的观点
C.陈独秀的思想
D.毛泽东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本源所在,在其思想”说明作者赞同改造国人的思想,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严复主张学习西方制度,毛泽东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ABD都与此不符;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主张思想启蒙以改造中国,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由“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得知这是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功绩是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