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唐朝造船业发达的城市是
A.洪州
B.宣州
C.洛阳
D.益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唐朝造船业发达城市是洪州,洪州可造海船500艘,有“海上霸王”之称。故选A。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国家是活生生的上帝。国家是人造物体,国家负责维持安全的秩序,保护订立契约。……人们将自己的权利一次性全部转让给国家,于是国家就成为拥有最高权力而存在。个人应绝对服从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免产生冲突矛盾。法律和道德规范对主权者不应有任何限制。……主权者应该拥有的12项权力。其中,包括臣民如果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臣民还必须心甘情愿地声明承认主权者的一切行为,如果反抗就可能被杀死。主权者还权决定财产权问题等。主权的权威是绝对而不容置疑的。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社会契约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共同体,使人联合,并在联合中保持每个人的自由。这样,人就放弃了天然的自由,而选择了约定的自由。出于理性的选择,人们交出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诉诸国家权力来解决彼此的冲突。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每个人虽与众人结合,却能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把个人的天赋权利转让给共同体,这种转让当然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共同体应符合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国家的权力应符合公意,这样的共同体人民才能服从,人民服从共同体实际上就是服从自己的理性,因为公意是按照人的理性原则确立的。如果每个人都按公意行动,就保证了个人的自由。自由是按自己的理性做事。国家的职责是执行公意,所以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而主权便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统治权力。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霍布斯的主要观点。(5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卢梭比霍布斯的进步之处。(10分)
参考答案:
(1)否定君权神授,国家是根据契约建立;国家的成立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君主具有绝对的权力,不受契约的约束;人民不能反抗君主;人民将所有权利让渡给国家。(5分)
(2)观点:国家根据契约建立,维护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生命财产和自由);国家的统治应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公民有权推翻不合格政府和国家;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6分)
进步:人民签订契约时,只是部分出让权利,人民有权推翻不合格政府;国家统治者应遵守社会契约的内容,不能违背。(4分)
本题解析:
(1)提取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国家是人造物体,国家负责维持安全的秩序,保护订立契约;人们将自己的权利一次性全部转让给国家,于是国家就成为拥有最高权力而存在;个人应绝对服从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免产生冲突矛盾;人民不能反抗君主;人民将所有权利让渡给国家。依据上述信息归纳霍布斯的主要观点。
(2)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人们交出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诉诸国家权力来解决彼此的冲突;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共同体应符合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国家的权力应符合公意。对比材料一、二,分析卢梭的思想比霍布斯的进步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 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没有考试,虽有奇才之士,具飞天的本领,我们亦无法可以晓得,正不知天下理没了多少的人材呢!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五权宪法如一部大机器,直接民权又是机器的制扣。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罢之亦在民。
——孙中山《五权宪法草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官员选拔和制约方式上有何新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方式:专业技术职务由选举产生,非专业职务由抽签产生。(3分)担任行政职务要求专门才能、公正与廉洁,权力为人民行使,并接受人民的监督。(3分)
(2)新主张: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用人民罢免官员方式约束官员。(6分)
原因: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腐败,民主共和名存实亡。(3分,言之有理即可适当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所述从选官标准等角度概括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从权力的行使与监督角度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实质含义。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能力。根据材料二“因为没有考试的缘故,一班并不懂得政治的人,他也想去做官,弄得乌烟瘴气,人民怨恨”“人民有了直接民权的选举权,尤必有罢官权,选之在民”对比指出新主张;其原因从时代特征角度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
参考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
(若概括答出“主权灾民”也可得分)
思想家:卢梭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名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第(1)问中第一小问,“关系”由材料“共举一民为君”和“可共废之”,可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可从材料中体会出主权在民、社会契约的思想,因此可知是卢梭。第(2)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把辛亥革命中有关反对君权神授和主权在民的内容体现出来即可,如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有关近代法国历史上的两幅图片材料一?下面是有关近代法国历史上的两幅图片

图一
行刑时,乐队奏起来。接着,刽子手把他(路易十六)脸朝下平放在断头台上。神父口中念道:“圣路易的儿子,你升天吧!”铡刀落下,国王转眼身首异处……

图二
当庇护七世在隆重的时刻举起很大的皇冠要给皇帝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自己戴上……
材料二?……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和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而只是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解释“一个戴着王冠的脑袋掉下,一个脑袋上戴上了王冠”的含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的基本思想主张,并结合图一所反映相关史实予以说明。思考拿破仑为什么又能够恢复君主专制?这反映了法国民主政治进程有什么历史特点?(10分)
参考答案:
(1)含义:“一个戴着王冠的脑袋掉下”是指路易十六被处死,其封建专制统治被法国大革命推翻;“一个脑袋上戴上了王冠”是指拿破仑登基,他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专制。(6分)
(2)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主权。(2分)
说明:路易十六实行专制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最终被法国大革命推翻。(2分)
原因:拿破仑个人权力的追求;也是法国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当时社会条件的必然产物。(4分)
特点:曲折性、艰巨性。(2分)
本题解析:(1)“含义”: 此题属于攫取信息题,要从表层信息由此及彼攫取深层次信息 。表层信息:提炼图片及材料信息“路易十六……身首异处” “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里夺过皇冠,自己戴上” 既可得出;深层信息:要从当时社会转型角度思考“掉下的是封建的戴着王冠的脑袋”,“ 戴上王冠的是资产阶级脑袋”。
(2)“主张”: 提炼材料信息“立法者们使人民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服从,抵抗强暴”再连所学洛克的主张可得出答案。“相关史实”:联系所学“法国大革命前波旁王朝路易十六实行专制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可得出答案,“特点”:要回归材料及问题(1)总结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