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政府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 ]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1分)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别无选择》
材料二?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
材料三?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他认为,“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计划,其中包括劳动生产率、工作人员数、工资、产品成本、积累、投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 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积极、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利别尔曼建议”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问题: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分)
(2)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3分)
(3)相同点:给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分)影响: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或者勃列日涅夫改革。(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分析问题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文字“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可知是苏联农业和轻工业处于落后状态,“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说民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困苦,产生问题原因主要从苏联体制上分析作答。第(2)问注意题干问法,是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生产积极性,所以考查的赫鲁晓夫改革关于农业方面的措施,从农产品的收购方式、农产品的价格和对于集体农庄经营方式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比较类型题,解题方法可以用“求同法”,材料三中的文字“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加强利润刺激”说明是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所以比较点从企业自主权方面作答。影响一定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去组织答案,即对斯大林模式和对后来苏联改革影响来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苏俄政府随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维埃政权遭到了一切苏俄人民的反对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了这种状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农业的主要耕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