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其人文含义凸显了水田稻作农业”可知,该观点强调了经济生活形态,所以答案选A。其他选项不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主张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保护了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此后重农抑商政策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因此选C。
考点:重农抑商
点评: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本”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因此,历代封建政府在经济上采取的具体政策尽管不尽相同,但是,最基本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织,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再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向政府交税,因此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的应是战国时期的变法,如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因此选B。
考点:初税亩、“相地而衰征”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6分)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后来,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 )
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我国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由于重视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的利益,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因此①②③ 正确。故选B。④项错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或者商品专营,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对重农抑商政策要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来分析,在前期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在封建社会的后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现代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