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歌剧形成于17世纪初的意大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非常喜欢艺术的贵族的庄园里,聚集着一批艺术家,他们中间有音乐家,有剧作家,有诗人,有造型艺术的专家。……简单说,西方歌剧是一种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里面有唱,有器乐,而歌唱是最主要的,大家在听歌剧时主要是在听角儿唱,这一点跟我们中国戏曲就不太一样。我们的戏曲是唱、念、做、打并重,不仅要唱,道白也很重要,还要有表演、武打,这四个方面都要很精彩。?
请完成:?
(1)欧洲歌剧发源于哪里?简述歌剧产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对比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意大利。意大利是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学者,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正处于后期,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人们思想解放,视野开阔。
(2)西方歌剧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音乐里面有唱、器乐,而歌唱是最主要的;而中国戏曲是唱、念、做、打并重,四个方面都精彩。
本题解析:
信息源自材料,解答本题需紧扣材料的有效信息。第(1)问分析原因,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答案全部来自材料,但要概括。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涵义的是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的大意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材料中的“人文”即儒家的人伦道德,B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春秋末年,某思想家曾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长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这话表明他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
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舆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政府,他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局部的中央集权制开始取代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郡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的题眼在于“背景”,韩非子的生卒时间是(约前281年-前233年),而商鞅变法的时间是(约前356年-前350年),秦始皇发动兼并六国的战争是公元前230年,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是秦统一后,即公元前221年以后。所以能与韩非子提出主张的时间对应的只能是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