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
朝的五尺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材料二 法国汉学家沙畹在《西突厥史料》中具体提到:“丝路有陆、海二道,北道出康居,南道为通印度诸港之海道”。由此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谓。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市舶使后,市舶使(一般由岭南帅臣兼任)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CCTV《丝绸之路探秘》
元代,同中国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亚、非、欧、美各大洲。据元代航海家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记载,光同中国进行丝绸、瓷器贸易的地区和国家就多达220个。
2007年12月22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大考古——南宋古船“南海Ⅰ号”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打捞出水。据估计,倘若“南海Ⅰ号”当时出海贸易成功,所获利润可养活八万人。专家认为,对“南海Ⅰ号”进行发掘和研究,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2007年12月22日《南方日报》
材料三? 1881年,由中国商人出面,建成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闹出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8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同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有哪些相对突出的特点?有学者认为,在世界航海史上,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于中国的丝绸之路。请结合史实说明该观点的理由。(1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义和团和清政府对新式交通工具所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如何?(6分)
参考答案:(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
社会矛盾。(4分)
有利条件:
历史悠久;保存完好。(4分)
(2)特点:①组织管理性较强(或进出口贸易一般通过政府所设置机构管理);②贸易范围广;③对技术要求高(或涉及造船、指南针等当时的先进技术);④贸易运输量较大,海外贸易的利润更大;⑤风险较高(或一旦沉船,会导致整体损失,前功尽弃。)(任答其中4点得8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理由:①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推动因素之一;②使得欧洲殖民者把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其他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沟通了世界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标志全球化的起步。(4分)
(3)义和团的态度,是农民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体现,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性质,但也说明了近代中国民众的愚昧落后;(2分)
清政府的态度纯粹是愚昧的表现,延缓了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国的推广,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分)
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美、德、英、中四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比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既是过去历史发展呈现的一种趋势,更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的观点?(4分)
材料二: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萌芽阶段(16C—18C);②发展阶段(19C初—19C中期);③进一步发展阶段(19C晚期—20C初);④困境阶段(一战后——二战中);⑤制度化阶段(二战后期——20C80年代);⑥迅速发展阶段(20C90年代以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不同经济模式使世界市场处于分裂状态。期间,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但对列宁来说,这并不意味着社会 91ExAM.org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 “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罗斯福则变化了企业与政府关系,有人这样形容: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指出新经济政策意味着“后退一步”的内涵?(2分)结合新政有关工业方面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政府是二老板。”(2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为应对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趋势,采取了哪些重大内外举措?(2分)联系材料三,指出中国入世并在区域经济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何新的特点?(1分)
参考答案:
(1)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由孤立到联系(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封建
制度加速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4分、任答两点)
(2)新航路开辟;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三次科技革命(交通、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世
贸组织的成立。(每点1分,共4分)
(3)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2分)(答国家资本主义可得1分)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
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等规则。(2分)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
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再成为世界市场、全球化发展的障碍。(1分)
本题解析:(1)抓住1500年前后的重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来分析,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从世界市
场、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有分散到整体等角度来思考即可。
(2)结合1500年以来的史实来分析,可得出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三次科技革命、世贸组织的成立。
(3)第一小问内涵结合所学,抓住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来分析即可得出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来列举史实即可,如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公平竞争和
关于产量、价格等规则。
(4)第一小问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扣住题干时间“90年代以来”,可归纳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三中“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联系我国加入世
贸组织的史实,可归纳出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再成为世界市场、全球化发展的障碍。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中国入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7世纪是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其原因不包括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B.科学家的艰苦努力
C.理性主义的确立
D.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据“1651年12月”时间和“英吉利共和国”,可以判断为17世纪中期,恰是英国与商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之间的殖民争夺,英国发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外贸易,故D项符合。A是在18世纪,B是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后,C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为标志。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