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劝学篇》
材料二:“天下人民四万万,庶士亿万,情为百端,才智甚广,皇上仅寄耳目于数人,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不敢竭尽,甚且炀灶蔽贤,壅塞圣听,皇上虽欲通中外之故,达小民之厄,其道无由。名虽尊矣,实则独立于上,遂致有割地弃民之举,皇上亦何乐此独尊为哉?”
──《公车上书》
材料三:“……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代表哪些派别,他们对西方民主政治各是什么态度?(6分)
(2)材料三中对皇帝的态度和材料二有何不同,你认为形成材料三观点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是洋务派,不主张学西方政治;材料二是维新派,主张学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材料三是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6分)
(2)材料二主张保留皇帝,材料三坚决主张推翻皇帝。原因有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已无可挽救。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又有了进一步地发展。思想上,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以西方民主的思想武器,掀起了革命的热潮。(6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出自洋务派张之洞,材料二出自康有为等人,材料三出自孙中山等人,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2)本问实际上是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不同,维新派主张保留皇帝,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推翻皇帝,实行民主共和,再根据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
点评:本单元是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以材料型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的解读,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选取的材料形式多样,有文字、图片、漫画等,主要考查各派别的思想主张以及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及其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重点区域是维新变法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维新思想传播期间,梁启超称赞一本书是“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该著作可能是
A.《孟子》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D.陈独秀的《新青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 ]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曾国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 ]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既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大总统发布尊崇孔圣令》
材料二 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都踏倒他。
——鲁迅《华盖集》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文告是什么政府颁发的?其政治目的何在?其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分别引发了怎样的反击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讲,材料二中,鲁迅所讲的“这前途”的含义是什么?“全部都踏倒他”的“他”指什么?“全部都踏倒他”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瞿秋白所讲的“隔着纱窗看晓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和爱国知识分子什么状况?“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又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中国思想领域何种变化趋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目的是为其称帝复辟制造舆论。在政治上,引发了反帝制的护国运动,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2)“这前途”: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的弘扬。“他”是指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体现了鲁迅要彻底打倒封建思想的革命姿态。
(3)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流派众多,知识分子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感觉迷惘。思想解放但是方向不明。
(4)由尊孔复古逆流出现到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再到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前一次变化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后一次是十月革命及其五四运动的推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