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月革命时,俄国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列宁认为,当前的任务不是直接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解决俄国人民渴望得到的实现切身利益的问题。那么,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指(?)
A.八小时工作制
B.反对继续参战
C.和平、土地和面包
D.土地改革
2、判断题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了不少的粮食。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余粮( )
A.应无偿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可以限量交易
D.农民完全有权自由支配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中国农耕文明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唐宋以后,租佃契约关系不断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岳麓书社《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1993年)
材料三?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变异”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学者李述森曾说:“(俄国)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他所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斯大林体制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
材料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 主?要?内?容
|
1978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1979
|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
1980
|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
1982
|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
1983
|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
1984
|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1985
|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
1987
|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1992
|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2001
|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另一条轨道”的主要含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