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假如你是那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因此此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门下——尚书——兵部,内阁是明朝时期形成。
点评:隋唐加强皇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
(1)起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职权:①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②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都对皇帝负责;③尚书省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作用:
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
③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如图,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分封制
B.等级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古代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考查,注重血缘亲情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所以选D,没有涉及分封制和等级制和世袭制ABC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了电视剧《贞观长歌》,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
A.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B.唐玄奘西行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藏族地区的活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分)政治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选官制度变革对政治建设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袭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
——魏源《魏源集》
(1)分析材料一中宋、明“尽变其辙”的含义及其意义。(8分)
材料二?这个制度(科举制)在1905年被废除,废除的直接动因是认为这套制度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但科举制被废除以后,清政府并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精英选拔制度来代替它。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也与此相关。……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
材料三?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科举制)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
——钱穆《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2)科举制废除的动因是什么?试结合材料二、三谈谈科举制的废除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政治制度的建设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含义:打破原来重世袭、门第的选官标准,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2分)
意义:选官制度更趋向公平、公正;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
(2)动因:清代科举考试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失去了为清王朝服务的功能。(2分)
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新式教育的发展,培养新式人才。另一方面,新的选拔制度的缺陷加剧了政治动荡,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也导致民国政治乱象丛生。(6分)
(3)政治制度建设要适时创新发展;新旧制度的更替需要有效衔接。(4分)
本题解析:(1)含义:材料一中提到了“三代用人”、“秦汉以后”的用人制度,实际上认为这些时代用人制度体现了“ 世袭”的特点,或者说虽有改变,但是仍有贵族公卿一直享有较高政治地位的现象,而宋明则是“尽变其辙”,结合所学宋明时代的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所以其含义即可得出了。意义则需要谈科举制的意义即可。
动因:可结合材料二中的“废除的直接动因是认为这套制度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和清政府废除应该主要是为清政府的需要服务这两个层面回答即可。评价:需要一分为二去评价,既要看到科举制废除是因为“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这一进步性,也要看到材料二、三中所提到的“因为科举制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等信息所反映出来的不利影响。
认识: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来谈制度建设的认识,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科举制废除是因为“不再适合新式人才的培养需要”所以可以得出制度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材料二、三所体现出来的科举制废除没有及时确立新的选官制度,导致社会动荡等信息,可以得出废除旧制度要提前谋划建立新的制度,以实现有效衔接,以避免出现社会动荡,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