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由“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得知这反映了罗斯福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②③是在农业和金融业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材料中安全网的实质是
[? ]
A.国家为最低收入家庭提供社会服务开支
B.国家对暴利行业课以重税保障收入均等
C.国家开拓海外市场为国民提供就业机会
D.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向富人敲竹杠”,是天天吃“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甚至高喊“这个方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前任总统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以来,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罗斯福却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前后观点有哪些不同?
(2)概括分析上述观点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结合本题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1)报纸、议员、胡佛的言论从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指责罗斯福新政一些触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做法;罗斯福则认为他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挽救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仍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2)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对银行、农业、工业分别进行了调整。在银行、农业等方面的调整,有国家政府的经济保障。在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中,1933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行业的工业企业必须遵守的规章,并保障工人有权组织起来,通过自选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规定了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这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某些局部利益,因此遭到急功近利的资产阶级各方面的批评。
(3)资产阶级在如何发展资本主义上存在分歧,在调整经济危机的方式上也存在矛盾,这是资产阶级不同政党主张上的差异,在本质上并无根本冲突。新政调整了垄断资产阶级同人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资产阶级的长远和整体利益。
本题解析:本题属材料式分析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概括综合能力及史论结合能力。解答第一问要在分析议员、报纸、胡佛与罗斯福的言论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出其中的不同点;第二问要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加以阐述论证,说明新政为什么遭到反对;第三问要坚持生产力和实践的标准,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新政的历史作用与地位;第四问要具体结合两类观点说明其差异的本质及其所反映的阶级利益。
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属于1929——1945年的常用语是:
A.经济危机 国家干预经济 法西斯
B.经济危机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战争
C.国家干预经济 法西斯 社会福利制度
D.国家干预经济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法西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1931年罗斯福上台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1933年希特勒就任总理,法西斯上台。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已成席卷之势,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债务状况日益恶化,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紧缩财政支出,削减福利开支,增加税收已成为解决债务危机的良方,二战后形成的福利国家和福利制度面临严峻挑战。阅读下列材料,读后回答:
材料一: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剧烈社会动荡,制定和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美国开始实行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到1939年,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二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而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摘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何种经济理论?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理论:凯恩斯主义理论。特点:社会保障覆盖面宽,具有普遍性,社会保障项目设置比较齐全;面向低收入阶层;政府主导国家福利;国家立法加强福利建设。
(2)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3)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