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血缘、门第、等级。
(2 )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 )九品中正制。?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 )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很多错选AC。A项符合宋朝史实,但是题干没有涉及。李沆所为目的是让真宗“了解民间疾苦”和避免其“随便花销”,而不是为了“专权”,故D项错误。题干材料可见,李沆利用自己的一定权力(信息和数据等),来约束皇帝,故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制定的考察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
[? ]
A.屯田多少?
B.编写农书 ?
C.推广先进的科技?
D.农桑兴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乙丁丙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