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如图所示,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
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
D.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由“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得知这是由于工业革命工厂制的广泛推行,要求按时上班下班。所以钟表流行。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以采,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系列的社会变迁。
请回答:
(1)分析19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19世纪到20世纪这两个世纪里,欧洲诗歌、小说、戏剧的代表作家与扛鼎之作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内容分析文学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方面:19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革命或改革纷纷展开,并取得成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思想方面: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2)代表作家与扛鼎之作分别是: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雪莱:《西风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3)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3分)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15世纪末16世纪初这种状态发生改变,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拉开了,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1)材料一,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开端?(1分)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2分)分析导致这种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有何影响?(2分)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又分别有何影响?(2分)
(4)如何看待材料三提到的观点?(2分)
参考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1分)
影响:西欧开始早期殖民扩张;引起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任答两点得2分)
(2)地位:英国是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2分)主要原因: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并拥有广大殖民地。(2分)
(3)从工场到工厂、垄断组织出现(公司的出现)(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2分)
(4)偏颇(1分)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有机遇,也有挑战。(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牛犁并举,治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1910年,美国共有573.7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为892亩,到1930年,农场数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
这些大规模的农场,耕作方法先进,单位面积农产品的收获量高,其农产品价格比经营小块土地面积的自耕农便宜。于是,那些继续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已经难以维持生存的那一小块土地,到现代大机器工业部门去谋生路。
——彭南生《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生产进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和农村变革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1957~1962年、1980~1997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进步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确立(私田取代公田等)。
(2)特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规模农场经营。
(3)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左”倾错误)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粮食减产。
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长。
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美国科学哲学家雷切尔·劳丹曾说:“科学受益于蒸汽机的,要比蒸汽机受益于科学的要多。”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科学的发展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B.技术发明与科学理论是两个独立的系统
C.蒸汽机的改良没有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
D.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极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