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2、判断题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3、判断题 (12分)
清代海禁政策的产生、发展与开禁有其内在的原因,对当时、后来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一百二
材料二?“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榕城纪闻》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 “内地贱菲无足轻重之物,载至番境皆同珍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艺……,皆于洋船行销,岁收诸岛银钱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如广东澄海县,地僻人众,其地不足养年。“自展复(展界开海)以来,……扬帆捆载而来者,不下千百,高牙错处,民物滋丰,握算持操,居奇囤积,为海隅一大都会。” 又如,作为海上贸易港口城市的宁波,“自海禁既弛,鱼盐蜃蛤之利,遍被他郡,入尤过于力田。所谓刑罚罕用,衣食滋殖,正其时也。”
——刘凤云《清康熙朝的禁海、开海与禁止南洋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5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4分)
(3)根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调整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3分)
4、判断题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出现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天朝上邦不需要与外国交流
B.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C.清政府害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清
D.中国国力强盛
5、判断题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B.在封建社会早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C.中唐以来,这一政策有所放松
D.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最终废除了这一政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