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2、判断题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伟大的君主,一个强大的帝国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例如秦始皇和韩非,汉武帝和董仲舒。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在治国中的体现。
(1)针对材料一的观点,若你是君主,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你会重用哪位思想家来治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文天祥抗元被俘,宁死不屈,以正气歌明志,是文化的作用使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座座贞节牌坊下压的是一个个呜咽的冤魂,这也是文化作用的体现。
(2)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中 “文化的作用”?据此,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4)概括材料五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判断题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体现了哪个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 ]
A、孟子 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韩非 严刑峻罚,注重法治
C、墨子 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D、老子 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