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秦朝中央政府的三公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太仆
D.御史大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5分)材料一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 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并发行“厘钞”二文、三文、五文作为辅币。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至元二十四年……印造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五文到二贯共11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以中统钞五贯折至元钞一贯。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至正十年)下诏云:“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十一年(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初货币政策的措施。(6分)
(2)根掘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至正变钞”失败的原因及其危害。(9分)
参考答案:(15分)
(1)统一货币;采用银本位;货币分等;官府统一回收旧钞;禁止民间货币兑换。(任一点2分,共6分)
(2)原因:币制混乱;社会动荡;以满足财政需求为目的;货币超发;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任一点2分,共4分)
危害: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激化;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人民负担加重;财政紧张。(任一点2分,三点5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统一印造交钞”指的就是统一货币,“又以银为本”指的是采用银本位,另外,收回旧钞、禁止民间货币兑换等措施在材料中也都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的措施,本问就是一个简单的总结题。
(2)“至正变钞”失败的原因主要从币制混乱、滥发货币、海内大乱即“至正变钞”的时候恰恰遇上社会动荡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至于危害可以从滥发货币必然会造成通货膨胀、人民负担必然加重、规划好的金融秩序遭到破坏等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更重的是要回答出“至正变钞”的本意是要满足财政需求,但是实际上反而造成了财政的紧张,其实这也是在封建社会所根本上就无法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元初货币政策?元初货币政策的措施、“至正变钞”失败的原因及其危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礼记 · 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B.严格宗法制度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激发认同,维护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