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
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
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准确解读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中主要阐述了由于秦王朝的史料有限,人们的认识也有限,但是在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就出土了很多对进一步了解秦王朝经济生活有帮助的珍贵资料,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随着考古发掘不断地变化与充实,因此A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2分)农村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这类市区,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交易繁盛,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郭内的旧市区。这类草市,已经突破了原来乡村集市的涵义,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宋神宗熙宁年间,全国各地乡村都编排保甲,按时教阅,而对“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亦不按时教阅,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而在没有厢制的州县,则直接受县的管辖,同乡村完且脱节。
——农业科技史话(上)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草市发展的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等沿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特别是内地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总之,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内地城市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材料三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表现:一部分发展为居民点,形成新的城镇;一部分发展为新的商业区,成为州县城市的一部分,政府按城市模式进行管理(4分)
影响:突破了“市”在空间的限制,方便了交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促进城镇化的发展。(4分)
(2)内地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①军阀割据或战争;②自然经济解体缓慢,工业化程度很低。(每点2分,共4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也酌情给分)
对民主革命的影响:①城市化发展整体慢,影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城市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强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获得成功。(每点2分,共4分)
(3)原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等。(每点2分,共6分,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可以得出宋朝草市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草市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内地缓慢发展的原因有:军阀割据或战争;自然经济缓慢,工业化程度很低等。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可回答影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导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城市无产阶级队伍不够强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获得成功。
(3)本题主要考察对图标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标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间点1949新中国建立以来。结合所学知识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宽松的经济环境?②发达的工商业?③繁荣绚丽的文化?④科技发明大量应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宋代对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科技方面: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思想方面: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教义,发展为理学。文学艺术方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经济方面,制瓷等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打破了对市的时空限制。①②③④全部正确,故选D。
点评:对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认识:
①古代中国科技曾经长期领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反映,而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民族和外交关系等)
③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
④对待我国古代传统(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的态度:批判继承,不断创新,使之与时俱进、走向世界。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城的联系
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汉同西亚和欧洲通商关承发展的前提是丝绸之路的开通,而丝绸之路是在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之后形成的。 此题中的A项只是作为对外交往史中的主要物品而出现,而C、D两项都是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才出现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朝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时期是其根本原因
B.白银充足是其重要条件
C.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明朝时期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用货币流通制度;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明朝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并不繁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