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本上反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辫子”已经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辫子的“剪”与“戴”实质上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表: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D.西文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封建婚姻的相关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包办婚姻等被取消;B项错误,说法极端化,民众的择偶标准不管是在哪个时期,项目中的每一项都存在;C项正确,从表格的数据很容易可以看出;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式婚姻 的相关内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建国后习俗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传播商业信息
C.宣传政治主张
D.娱乐大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大众传媒的发展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题干材料主要描述了《上海新报》创办的背景与目的,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旨在传播商业信息,B项正确;ACD项都是报刊的功能,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的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30年,有一外国人到北京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找家网吧与他的本国朋友聊天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2002年访问中国时慨叹中国城乡居民生活“四大件”的巨变:“在(20世纪)70年代,这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到80年代,四大件变成了冰箱、电视机、石英手表和洗衣机;到了90年代,空调、计算机、手机和小汽车则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四大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①现代化程度提高
②人力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
③居民生活时尚化
④改革开放政策的巨大威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