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变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满族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旧秩序结构极为牢固,自我维护极为巧妙,能够经受住一个世纪的民众叛乱和外国入侵。然而,正是它本身的力量否定了它。它对工业主义与民族主义近代运动的适应,对科学和民主的适应是如此缓慢,以致最终必然让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指出“中国旧秩序结构”的表现。晚清政府是怎样对近代化“适应缓慢,最终让位”的?(9分)
材料二?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思想变革”的名称。如何理解“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7分)
材料三?事实上,这个变革的时代并没有清晰、完整、现成的设计。……当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的工作时,也有一些极为有利的条件:他接过了由毛泽东统一起来的能够有效运转的全国性的政党和政府……邓小平还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个人品质,使他得以引领中国的转型。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工作”时的国内有利条件。(10分)
参考答案:
(1)表现:政治: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伦理道德根深蒂固。(3分)19世纪60年代起,以“中体西用”思想指导洋务运动,导致运动失败;19世纪末,镇压维新变法运动,拒绝改良;20世纪初,迫于形势压力,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最终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6分)
(2)事件:新文化运动(1分)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2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2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地影响。(2分)
(3)条件:“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高考制度的恢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科学事业的春天;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邓小平的优秀品质和卓越领导。(10分,任答5点即得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旧秩序结构”的表现: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伦理道德根深蒂固。晚清政府对近代化“适应缓慢,最终让位”的:19世纪60年代起,以“中体西用”思想指导洋务运动,导致运动失败;19世纪末,镇压维新变法运动,拒绝改良;20世纪初,迫于形势压力,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最终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民国初年之后”这一信息是解答本问的关键所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其影响趋势“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指的是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对专制主义的空前打击;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工作”时的国内有利条件:“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高考制度的恢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科学事业的春天;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邓小平的优秀品质和卓越领导。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中的“吾”是
A.魏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孙中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其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改革变法,重视人才培养,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科举制,改革选官制度。最符合的是中国的戊戌变法,其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康有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维新派是资产阶级,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阶级立场不同,政治立场也就不同。所以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洋务派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只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05年,一本书给安徽少年胡洪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剌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这可以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
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
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
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1905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可知是指严复的《天演论》这本书的作用,因而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A.民风日新
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
D.民族觉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912年,清帝退位...大清朝灭了...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1917年清帝复辟...大清皇帝回来了...小心被当成革命党...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说明当时的民众缺乏民主革命思想,民智尚未完全开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社会思想的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