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了传统“经世致用”思想
B.承袭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C.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D.提出了政治变革的维新主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是强调中国传统思想,“诸国富强之术”是指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这是“经世致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体现,但未涉及政治变革,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颁布此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下列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 ( )
A.京师设立大学堂
B.设立译书局
C.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废除科举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变法法令废除的是八股制度,并没有废除科举制,科举制是在1905年废除的。故选D。维新变法中创设了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西方书籍,并颁布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的条例。因此ABC均有可能在诏书上出现。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在文化上的内容。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政治上,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发展经济;在文化上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欲吾中国童叟皆习见闻,知彼虚实,然后徐图制夷。是诚喋血饮恨而为此书,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免胥沦于鬼域。”体现这种意图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新学伪经考》
D.《敬告青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主张学习西方,但结果却截然相反,根源是( )
A.运动发生的背景不同
B.学习西方的途径不同
C.学习西方的主体力量不同
D.列强的态度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地主阶级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改变社会制度;同样,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改革运动,彻底地改变了社会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从1840年到1901年的60年的思想历程,从林则徐时代的蒙蒙朦朦胧胧感觉到要学习别人,到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到李鸿章时代明确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再到康有为时代觉醒为不仅学习别人的技术和器物,更要学习别人先进的制度,全面学习,才能真正摆脱殖民地的命运
回答:
(1)促成林则徐要学习别人“开眼看世界”的原因是什么?
(2)用史实说明洪秀全时代“碰到什么拿什么来学”
(3)举例说明李鸿章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器物的成果
(4)胡适曾说:“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5)从林则徐经李鸿章再到康有为,说明近代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探索呈现什么趋势?
参考答案:(1)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鸦片战争的失败;
(2)洪秀全接应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宣传发动农民起义;
洪仁干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以改革内政,振兴太平天国;
(3)创办江南制造总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北洋海军;
(4)不正确;原因有: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变法的方案
(5)由理想变为实践,由地主变为资产阶级,由器物变为制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取舍、不断深化的过程。
本题解析:本试题的第一、二、三问主要运用课本知识并能够对课本知识进行高度的概括与分析,因此难度不大,第四问需要先对材料的观点进行分析,然后运用史实加以说明,观点错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到维新变法的根本缺陷,因此是错误的。第五问主要是对上述内容的总结与概括,要求语言精练,简明扼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