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但后来党的工作重心又转向城市,原因是
[? ]
A.国民大革命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判断题 “思想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在中共产党的历史上,思想创新是使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从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基本保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什么时候就会造成损失,付出代价,陷于被动局面;相反,什么时候能够面对国情,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使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发展。”据此回答:
(1)?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的创新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是什么?(2分)
(2)?结合两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8分)
(3)?简要分析促使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3分)
3、判断题 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主要是针对
A.国民党内的“亡国论”思想
B.国民党内的“速胜论”思想
C.“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思想
D.党内存在的“左”倾和右倾错误
4、判断题 右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5、判断题 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 年4 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 今天(1940 年2 月20 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