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27 17:46: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充分说明希腊 A.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 B.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C.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 D.善于从事政治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从中可以看出希腊强调公民对城邦整体利益的服从。体现了希腊公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城邦利益看的至高无上。故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公民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柏拉图这一观点的实质: A.反对雅典抽签选举 B.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C.要求哲学家管理政治 D.反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柏拉图要求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哲学家)统治国家、管理政治,反对雅典直接的民主政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材料二?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四?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塞罗揭示了法律的什么属性?罗马法对近代欧美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4分) (3)材料四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属性:客观性、权威性。(1分) 影响:罗马法是近代欧美法制的渊源。(1分) (2)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或经济方面);相对公平(2分) 唐律注重刑罚(或:“以礼入法”);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表现: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不会说话的执政官”中推断出法律的属性是客观性和权威性。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出,主要是对西方的影响。(2)本题考查中西方法律的差异。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权利的掌握着等。(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第一问,根据孙中山主要反封建活动归纳,主要包括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等。 点评: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西方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多是罗马法。中国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在“征服世界的法律”中,其基本法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他为此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罗马最基础的法律,所以A项符合题意,B C两项法律名称错误, D项是罗马法成熟的标志。 点评: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民法大全》,最终形成宏大的法律体系成为后世的宪法蓝本和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但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所以罗马法本身的阶级属性也在不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体确可成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某政治家对英国政体是这样描述的: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做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由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而且,没有行政机构的同意,立法机构亦不得剥夺目前行政机构依法获得的任何权力。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这样,正如机械中的三个分力,共同代表公众的自由和幸福之路线的方向。 材料三?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主张幸福生活的个人特殊性,反对公共权力对公民美好生活的积极构建;民主主义过于重视公民个体对公共生活的话语权与决策诉求,怀疑政治精英的公民道德状况及其审慎性水平。这为美国宪法制定者所不能接受,他们制定的美国宪法以共和主义为政体框架,试图超越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主张政府权力尤其是司法权保持与民众的适当距离,反对政府与公共权力的正当性对于民意情绪的过度依赖;倡导全体公民美德的培养,强调政治精英领导责任、审慎理性下的共和主义政治观。共和主义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主张社会各阶层共享政权的混合政府思想体系与国家政制设计方案。 ——摘编自万邵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小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小题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世纪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小题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共和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共和主义在18世纪英国的政治体制里是否有体现,说明你的理由。(7分) 小题4: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美国的民主政体有何显著进步?(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体。全体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人民主权)(4分) 小题1:主要特征:分权制衡;代议制;保留国王贵族,实行君主立宪制。(答任意两点即满分)(4分) 小题1:主张社会各阶层共享政权,强调政治精英的领导责任。美国政体以共和主义为原则。有体现,平民、贵族、国王共享政权,代表社会个阶层利益。(7分) 小题1:超越了雅典民主中的极端民主主义(或超越了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或反对政府与公共权力对于民意情绪的过度依赖);取消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中保留的君主、贵族制。(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小题1:考查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概括出近代代议制的特征。 小题1: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概括出“共和主义”的核心,并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小题1:考查学生比较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对三则材料的比较得出美国政体进步的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