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日升昌票号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山西票号商人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至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这最能说明(?)
A.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C.明清商业出现新的特点
D.商业竞争的加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地域性商帮。材料即可窥见一斑。故选B。A项说法错误,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并未形成一支独立的力量;CD项材料并未体现。
点评:此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商品经济得到明显发展。主要表现有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工商业市镇,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明代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需要把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这些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 时间
| 标志
|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 秦代
|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 汉武帝时
|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 唐高祖时
|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 宋代
|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
材料二?表2: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年代
| 中国
| 英国
| 西班牙
|
1580
| 1:5.5
| 1:11.7
| 1:12.12
|
1635
| 1:10
| 1:13
| 1:13.13
|
1637
| 1:13
| 1:13.5
| 1:13.13-15.45
|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三?表3: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 演变
|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
191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
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
——依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秦: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不一致,不利于商品流通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六国,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分)
宋: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货币流通量大;四川地区交通阻隔,
(2)变化:中国银价偏高,但到17世纪中期,银价下降到与西欧持平。(4分)
原因:①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者利用中国银价高、金低价的市场行情,将白银大量输往中国,套取黄金,导致银价下降。(2分)②在对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2分)③明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吸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2分)
(3)原因:英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市场;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4分)
历史背景: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英国(或欧洲)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4分)
说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2分)
本题解析:(1)分析秦朝货币演变突出统一这一特点,分别从经济、政治的需要来分析;宋代货币演变突出纸币化这一特点,可分纸币的优点、金属货币弊端、商品经济发展、四川地理因素等方面分析。(2)据材料分析中国银价变化,要注意中国自身的纵向变化以及与欧洲的横向比较。原因可分国内、国际两方面,联系当时中外贸易状况分析。(3)货币国际地位的变化反映是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货币的国际化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9分)
材料一?“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西汉)司马迁《史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4分)
材料二?“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
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分)
材料三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
—— 摘自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 年 10 月)
(3)据材料三,张謇提出的重要经济主张。(4分)张謇身体力行创办企业,试举一例。(1分)
材料四 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
…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
(4)联系所学,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在行业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分)据材料四,一战后,中国面粉工业很快萧条下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五
?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增长率
| 1960年
| -22.8%
| 47%
| 223%
|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针对表格中的现象,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采取什么措施?(4
分)
参考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2分)
(3)基本停办“官业”(官办商业),大力发展民办实业(4分)。大生纱厂。(1分)
(4)特点:轻工业为主(2分)。直接原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或答欧洲面粉业卷土重来等)(2分)
(5)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实施八字方针(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货币,下列货币中在我国古代具有开创性作用并影响深远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①是秦朝统一货币后通行全国使用的,③是唐朝通用的货币,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们为范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
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
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当时山陕商帮聚居地之一
D.该会馆最早应建造于商业较为繁荣的宋元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