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依据所学可知,所谓自然经济解体是指“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A材料不能得出结论;B正确;C项,结论错误,谭嗣同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D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结论。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下列各项中,符合图4所示战役情况的是
 图4
[? ] 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 B.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 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3分)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阶段
| 时间
| 政治选择
| 第一阶段
| 1860—1911年
|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 第二阶段
| 1911—1913年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 第三阶段
| 1914—1928年
|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 第四阶段
| 1928—1949年
|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 第五阶段
| 1949—1976年
|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 第六阶段
| 1978年以来
|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2分) (2)第三、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制约因素有哪些?(4分) (3)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以1953—1957年“一五”计划为例,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4)该学者认为,第六阶段的模式之所以取得较大成就,关键在于“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活力”,试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具体史实来说明这一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第一阶段史实: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任答一点给1分) 第二阶段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权力分立等。(任答一点给1分) (2)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1分) 政治: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分) 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1分)(每个方面任答一点给1分) (3)任务: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分); 工业化意义:初步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任答一点给1分) 三大改造意义:①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②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任答一点给1分) (4)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 ④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⑤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一点1分,满分不超过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第一阶段为1860——1911年,清政府推行的现代化举措:即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的百日维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第二阶段为1911——1913年的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探索的现代化运动,围绕辛亥革命,列举史实: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三权分立等。 (2)第三、四阶段是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制约近代化的因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政治:政权的封建专制性强;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思想: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3)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7年间,我国正在实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即是一五计划的内容:一化三改;其意义有:工业化意义:初步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三大改造意义:①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②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4)本问考查改革开放中推行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措施,依据所学知识: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②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调动经营者和工人的积极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济活力;④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⑤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促进了沿海地区快速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6分) 各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三?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6分) (2)材料二反映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什么?(2分)结合二战后初期至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实现了其战略意图?(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8分)
参考答案: (1)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2)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战后初期,其战略意图基本(部分)实现。体现为: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七十年代其战略意图不能实现。体现为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力增强,美苏争霸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 (3)①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下基础 。(2分)②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3分史实举2例即可)③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倡导举行“五常”首脑首次会晤,积极派遣维和部队,大力支持联合国工作(3分)
本题解析: (1)首先应该概括出其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即可概括出中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理由主要从鸦片战争的本质、评价立场的角度分析。 (2)根据材料二“1943年...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即可反映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二战后初期至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即可分析分析美国是否实现了其战略意图,特别注意要分阶段表达。 (3)根据材料三“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即可说明中国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六十多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 下面是选自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四幅浮雕
? 图(a)? 1839年?图(b)? 1919
? 图(c)? 1937—1945年?图(d)? 1949年4月21日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b)、图(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地位。(4分) 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8分) (3)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渡江战役(或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4分) (2)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论联合政府》;重庆谈判 和《双十协定》;旧政协;新政协和《共同纲领》(写到三个即可)(6分) (3)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2分)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1919年的是五四运动;1949年4月的是渡江战役。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渡江战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依据材料中的“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现代化建设屡遭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了“使国家民主化”,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国家;同年,为实现国内和平、民主,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并签订了《双十协定》;1949年召开新政协会议,颁布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的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反映了中国反对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主题。材料二“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反映了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反侵略,求民主。故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救亡图存或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