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自耕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自耕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相对于大规模的集体协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进步,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在小农经济之下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点评:小农经济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中的生产形态。小农经济的相关情况如小农经济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演进过程,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人类文明的显著变化发生在16世纪以后,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条款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推动“生机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着过去”到“开眼看世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或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的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今天我现了什么新趋势?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演进过程:渔猎采集文明到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因素: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人类思想认识的进步(或人类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2)变化:欧洲日益兴起;中国开始落后;工业文明发展起来;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从彼此隔绝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因素:政治因素: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进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广泛建立;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殖民扩张掠夺大量的财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3)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影响:政治: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中国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思想:出现了新思潮和维新变法思想,引进自然科学。生活: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观念等变化。
?(4)新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开发新能源,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改革教育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
①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 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一些诸侯国扶植个体小农经济的改革 ④曲辕犁的发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选项结构看,①②③④中排除一个即可, 曲辕犁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而非春秋战国时期,因此排除后选D。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地区由于易涝影响农业生产的弊端,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一种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一事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A.广泛使用铁器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水利兴修问题,A、B、D都没有反映,只有C精耕细作有所反映,因此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有关坎儿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在我国的新疆地区
B.是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C.唐朝时当地人开始修建
D.在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杰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坎儿井的修建起源于西汉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