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订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船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处。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装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入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理由。
??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
参考答案:(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订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
[? ]
A.开放通商口岸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英国的米赫斯牧师曾说:“此革命运动如能成功……,鸦片将被严厉禁绝,非同现在只有禁烟之虚名,将必实行禁绝”。该“革命运动”应为
A.禁烟运动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目设置较难。我们先用排除法排除B、D,因为两者体现都是战争,不符合题干中“革命运动”的要求。题干材料中“非同现在只有禁烟之虚名,将必实行禁绝”是最为关键的信息,说明此前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效并不明显,而太平天国《资政新篇》中却严禁吸食鸦片,这使英国侵略者倍感忧虑。故牧师提到的“革命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而非禁烟运动,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能够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我国法制的进步,即由封建社会的人治向资本主义法制过渡,尤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更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所以材料中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强调的是中国法制的变革,故答案选A,B项出现在秦代, C项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D项与题意明显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五四运动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④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背景,其中封建统治的黑暗,十月革命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其中②是该运动后造成的影响,所以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