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上写着“To peking for peace”,中文含义是“为了和平去北京”,并在画面中画着:满脸笑容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提着皮箱的国务卿基辛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中美已经结束对抗,实现了和平
B.表现了中国对实现中美和平的渴望
C.反映了美国民众对中美和平的支持
D.尼克松是为了联中抗苏而去北京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尼克松访华的意义,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尼克松访华的意义,中美已经结束对抗,实现了和平就属于夸大了尼克松访华的意义,所以不能选A。本题是表明了美国对实现中美和平的渴望,而不是中国,所以不能选B。尼克松是为了联中抗苏而去北京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且违背题目主旨,所以不能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
人物
| 观点
|
荀子
|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
|
彼特拉克
| 我不也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把天国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
(1)材料一中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有何不同?(4分)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2分)
材料二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2)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4分)
材料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帝逊位诏书》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3分)
参考答案:
(1)不同:荀子强调个人幸福与国家幸福(或国家安危)统一;彼特拉克则强调个人的幸福与现世的幸福。(4分)
时代背景:荀子处在战国诸侯纷争的时代,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彼特拉克处于文艺复兴早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要求个性的解放。(2分)
(2)依据:这个制度要在小农生产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起平均一切社财富,以求人人平等的社会,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违背了客观规律。是一种空想,无法实施。由于当时严峻的战争形势,也使它无法付诸实施。(4分)
(3)答出下列一种答案即可。(3分,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
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避免大的流血斗争);(1分)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革命派达到了推翻清王朝的目的;两场革命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新政权)。(2分)
答案2:不同意。《退位诏书》是情势所迫的结果(是革命派与立宪派斗争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退位诏书》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而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英国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革命果实被窃取,进入袁世凯专制统治时期。)(2分)
本题解析:题(1)考查了荀子和彼特拉克的思想主张及背景,要明确思想主张的不同与背景是有关联的;题(2)考查了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去进行深入分析;题(3)考查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并且与英国的“光荣革命”相结合,选择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要注意有判断还要有原因的论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D.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明清)”,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的继承儒学。A不对,错在“丧失”说法;B不对,错在“彻底否定”说法;C不对,这超越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范畴。D符合题意。
点评:命题者在题干或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趋向绝对化。答这类题,考生首先要抓住题干或选项中的主干成分,然后再对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看其是否和原来观点一致,若不一致,则必须舍去。对题中出现的“所有”、“彻底”、“一定”、“都”、“最”等字词一定要慎重推敲。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的枢密院
B.18世纪初内阁制仍处于萌芽状态
C.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两党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
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与托利党领袖华尔波尔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于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当政期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B.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
C.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赶上发达国家
D.区域集团化趋势消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和平与稳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是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因此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