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毛泽东曾说:“一百年来受人欺凌……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那种难堪的奴辱地位,是改变过来了。全中国人民手执武器走上了民族自卫战争的战场,全中国的最后胜利,即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曙光,已经发现了。”这表明
A.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的全面抗战的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拉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
C.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空前团结
D.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保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日人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西方的严峻挑战,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延误了20年。原因在于
A.林则徐等改革派的退让
B.倭人等顽固派的阻挠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统治集团未认清世界大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结合史实分析可知洋务派在进行洋务运动之前,清朝统治者依然顽固的坚持原来的统治方式,不思改革。后来对洋务运动也是百般阻挠,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满清统治愚昧和自大。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三项标准推敲四个备选项。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正确)二辨:是否与题干内容相关;(是否有关系)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密切的联系。(关系是否密切) 在辨析中排除;过了一辨看二辨,过了二辨用三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自习观察下图,图中被撕扯的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鄂师既举,各省尚多迟回观望”,沪苏志士“冒诸险艰,创义于沪上。尔时大江震动,纷纷返正……其后金陵负固,各省义师,云集环攻,此其于民国之功,固已伟矣”。孙中山这番言论有感于( )
A.沪苏志士推动了湖北军政府成立与清政府的瓦解
B.沪苏志士为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创造了有利形势
C.迫于袁世凯的反革命威压被迫妥协退让
D.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潮的迅速到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鄂师既举”指武昌起义;在危亡之际,以上海和江苏等为中心的东南省市相继光复独立,各方进步势力云集上海谋建共和政府,进步力量共同努力一举攻克南京,直接导致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故答案为B。A项不能反映“其后金陵负固,各省义师,云集环攻”;C项所述在建立南京临时政府之后;D项指国共第一次合作形势下的北伐战争,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