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47年9月,当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并达大别山时,当地群众拉住时任该部队副司令员李先念的手说:司令员啊!前两次你们部队离开根据地,我们遭了好大的苦呀!这不会有第三次吧?这“前两次”是指
A.1926年北伐和1927年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
B.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和1941年新四军北移过长江
C.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和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中原突围
D.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历史,属于中等难题。解题关键是看时间“”,联系“前两次” 红军和解放军到达大别山的这段历史。结合教材分析,可以知道1947年前的两次分别是长征和解放战争爆发,当时红军和解放军离开中原根据地。难度比较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华导致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状态
B.山东民众早已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C.八国侵华联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D.清政府动员和组织山东民众积极反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农民阶级掀起的义和团运动就是代表性的事件,其口号“扶清灭洋”,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最能体现民族危机是义和团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A项符合题意。BC项为直接原因,D项说法错误。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很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1922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与国民党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什么时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 ]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