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B.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两场运动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A不对,辛亥革命是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发动;BC不对,太平天国虽然希望推翻清政府统治,但是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能提出建立民主制度;D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两广地区,辛亥革命兴起于湖北地区。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类比是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如“最早”“最主要”等;对比是将不同性质的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主要考查这些历史事件在性质、影响等方面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了,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文化观念冲突说”的论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怎样评价这两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2)结合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分析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是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我非常高兴看到紧张局势的缓和和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
(3)材料三中“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子”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奥巴马的谈话对台湾问题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观点:费正清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张磬保认为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英双方在“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上的冲突。评价: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西之间的确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和观念上的差异,但是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这两个观点都是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做出的结论。
(2)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威海卫之战,中国战败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美韩军演带有遏制中国的色彩,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
(3)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对阻止台独势力图谋,促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有积极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唱道:“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B.李德、博古的指挥
C.红军主力会师奋战
D.国民党内部出现分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44年10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11月,清政府又在法国的胁迫下,同意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从此,西方传教士随着鸦片和商品涌入中国,他们批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活动。
材料二 1858年6月,中俄、中英、中法中美《天津条约》相继签订,其中规定:“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材料三 外国教会和传教士早在鸦片战争前,他们就发出了要用“十字架征服中国”的狂妄叫嚣。鸦片战争后,他们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争先恐后窜入中国边疆和内地。这些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为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建立血腥统治效劳,起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的作用。
材料四 山东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19世纪末山东大小教堂1300余处……这些教堂和教士,对当地人民进行血腥的压迫和掠夺。……这种情况,不但激起广大人民的无比愤怒和仇恨,甚至连清政府一些高级地方官吏也表示不满。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列出相关条约中有关宗教文化侵略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二中西方国家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山东是这场风暴的发源地”,“风暴”指的是什么事件?联系材料三、四说明“风暴”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1)《黄埔条约》中规定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其在各通商口岸自由传教。(2)《天津条约》中规定“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自由传教。(3)传教士可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
②(1)利用宗教活动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越。(2)加强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控制。
③风暴:指“义和团运动”。原因:(1利用传教士对中国进行侵越,充当侵越中国的急先锋。(2)教士对当地人民进行血腥压迫和掠夺。(3)教士活动猖獗,官府袒教抑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