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做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最重要的”,应该从当时的全国的革命形势来分析。四个选项都可以说是合作的原因,但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庆龄曾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所说的内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
[?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的共同愿望
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求同盟者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
命的民主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定海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清光绪帝”,可知,A.定海人民抗英斗争、B. 太平天国运动,不符合此时光绪为当皇帝;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也不符合题干中的“不割我土地”,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但是“灭洋”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拒绝西方近代文明,并不符合近代化发展的历史需要,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扶清”又模糊了农民阶级对清朝反动本质的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宣言中认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苏联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强固,社会主义建设得到空前的胜利,五年计划立刻就要完成,这对于帝国主义非常不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占领中国东三省,不过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计划之更进一步的实现。……外国帝国主义看着中国国民党军阀已经不能消灭革命,看着他在中国的走狗军阀、国民党等已经不能随心所欲的替它保护并扩张对华掠夺的利益,因此便直接占领满洲中国领土。满洲事变便是最明显的表现。……
九一八事变,其实是日本帝国主义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其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必欲独霸中国满蒙的侵略野心膨胀的必然结果。尽管对于这种以武力夺取满蒙的方式,日本此时政界及军界内部还有不同意见,但在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的势力和影响逐渐深入东北的情况下,坚持把满蒙看成是日本的生命线,大肆渲染满蒙的重要性,不惜为控制满蒙动用武力的收到军国主义影响的众多日本军人,发动这一事变至多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评材料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观点明确,须有概括性表述。②史实准确,并能充分支持观点。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观点明确,表述较充分。②史实基本准确,尚能支持观点。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②史实不准确或未引用史实。③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首先要将材料中的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观点概括出来并明确自己的观点:一、九一八事变是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计划之更进一步的实现;二、外国帝国主义看着中国国民党军阀已经不能随心所欲的替它保护并扩张对华掠夺的利益,因而直接出兵占领;三、九一八事变,其实是日本帝国主义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其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必欲独霸中国满蒙的侵略野心膨胀的必然结果。其次,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论证自己的观点。史实准确,表述清楚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