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对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B.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促成俄国经济的大发展
D.消除了沙皇统治的危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明显错误,斯托雷平改革最终是以失败告终;B项说法错误,其改革只是使一部分农民生活哦水平改善;C项说法正确,斯托雷平的土地私有化方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斯托雷平的改革只是在罗曼诺夫王朝行将朽木之际的改革,不能挽救沙皇的统治危机。
点评:斯托雷平领导实施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06年法令规定农民有权退出村社,随时可将份地确定为私产,以建立独立田庄(在村社某一地段内获得一块份地)和独家农场(完全脱离村社的土地),通过农民银行扶持“殷实”农民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1911年法令公布土地规划条例,规定凡进行土地规划的地方,村社份地均自动变为私产;推行向西伯利亚等边疆的移民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1861年前,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1 600公里,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 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 160公里。
材料二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根据“二一九法令”,获得解放的农民获得了哪些权利?
(3)亚历山大二世还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4)材料三中的民粹派代表了谁的利益?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它引发了材料二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进行司法制度改革。
(4)说明俄国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大利益。
本题解析:本题采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的数据对比反映了俄国的工业落后,与西方工业文明差距巨大;材料二从“二一九法令”可以知道是农奴制改革。其关系就不言而喻了。农民获得的权利、政治改革的内容,教材中表述明确,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围绕促进俄国近代化进行的。第(4)问要审读问题的舍义,包含了答题提示,结合改革内容,答案一目了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 1851年,俄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7%,农村人口占94.3%,其中90%是农奴。工厂规模很小,大型企业平均不过
40—50个劳动力。
——吴清修、王玲《俄国废除农奴制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企业数增长18.3%,工人数增长66.6%,生产总额增加100%。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材料三

材料四?欧洲三国人均GDP(单位:元)
国家
| 1870年
| 1913年
|
法国
| 1 876
| 3 485
|
英国
| 3 191
| 4 921
|
俄国
| 943
| 1 488
|
?
——安格思 麦迪森(英)《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五 ?沙皇政府不关系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挣回的外汇,大部分用于军费、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支出,只有小部分投入农业发展。因此,俄国农业落后,农民负担沉重,购买力低下……
——杨甘霖《大国崛起专题学习与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5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19世纪60至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有何新变化?结合材料三,指出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处境,分析其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17分)
(1)特点:工厂规模小;缺乏必要的自由劳动力(4分)
(2)新变化:规模扩大;劳动力增加、工业产量增加。(3分)主要原因: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农民
高额的土地赎金,为工业化提供了一些资金。(4分)
(3)总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原因:政府牺牲农业(政府不关
心农业的发展);解放后的农民仍受村社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
地上;农业落后,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工业的发展。(4分)
(4)启示:农业的发展(废除封建农奴制改革)可以大大推动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利益(工农业协调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读下列材料:
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2)依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3)结合材料说明法令颁布前后农民的地位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1)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得到一块份地、赎买居住的房屋等;农民只有赎买了土地后.才能真正地成为自由人;过渡状态下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规定的义务。
(2)改革在法律上使2 000多万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地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由地主的私有财产到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题时,注意依据材料,答案直接来源于材料,可在正确处理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出答案;第(2)题一定要重视问题强调对“经济”的影响;第(3)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