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截止2012年12月已有400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国人民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他(孔子)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他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
 孔子学院标志
|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2012年12月16日第七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举行。刘延东在开幕式中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化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重要精神,中国政府将积极支持孔子学院稳步发展。
|
?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与孔子同时代的人“矮化”孔子为“丧家之犬”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康有为、伏尔泰对孔子的评价及其政治意图。(4分)
(3)进入现代社会,孔子价值观得到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原因: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2分)孔子 “德治”“仁”的主张不适应诸侯争霸的政治需要。(2分)
(2)康有为:肯定孔子的“仁”及改革的精神。意图:托古改制。(2分)伏尔泰:肯定孔子的理性、人性。意图:反专制,反神学。(2分)
(3)重视孔子价值观有利于扩大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有利于缓和当今世界的社会矛盾,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同时代的人嘲笑孔子是因为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不能适应当时的大动荡的形势。(2)康有为则是托古改制,把孔子作为改制的先师,这是为其维新办法找理论根据的。伏尔泰则是吸取儒家思想的重民思想为其反对封建专制作为理论依据的(3)进入现代社会,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西方的价值观受到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再次被重视,这有利于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也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的矛盾。
点评: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强调教化的作用,行王道,反对霸道,主张社会和谐。这些都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这些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受到的待遇并不一样。就今天来说,建立和谐社会,倡导和谐世界,儒家文化无疑会给我们巨大的指导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需要
B.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C.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D.都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旨在考查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的需要,故A不符;黄宗羲的思想有力地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故B、D也不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这两种思想在当时都是进步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继承
C.受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晚明风气流于空谈,个个坐而论道,故顾、黄、王提倡经世致用。他们批判的是儒学中不好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儒学,他们根本上是儒学的继承者,总之批判是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D 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叛逆,是批判。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这说明李贽
A.赞扬商鞅、吴起的改革精神
B.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而起的农民
C.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
D.尖锐批判封建道学家的虚伪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含义是“以孔子的是非观念为是非标准”即无是非观念,这体现了李贽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答案选C,A B两项与材料含义无关,D项表述正确符合李贽的思想特征但材料中也并未直接体现出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B.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
C.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也只能
是“国朝节取”,反映了他们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