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北宋中期某大臣上书曰:“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皇帝命其进行变法,这次变法的背景不包括?(?)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农民反抗斗争不断
C.冗官、冗兵、冗费
D.辽和金的威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北宋时期,社会危机严重,为挽救北宋统治危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王安石进行了变法。北宋时期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的反抗斗争;三冗(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此时金还没有建立,更没有形成对宋的威胁。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反映的是王安石认为北宋积贫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理财末得其道”。故应选择题王安石的富国之法的措施,这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之道。①②④是经济上的富国之法,符合题意,而③是军事上的强兵之法,排除。故正确选项为D项。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解答须透过材料信息反映出王安石的变法思想,进而调动教材相关知识,能够区别王安石变法的各类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为克服军队中“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带来的弊端,王安石采取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王安石以“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副将各一人,专掌训练,达到“使兵识其将,将练其士卒”的目的。这是将兵法,故选C。A项是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措施,同时又想着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B项是一种鼓励养马的措施;D项是改变军队轮流防住的措施。也有利于解决材料中的弊端。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中涉及到提高军队战斗力内容的措施。主要有将兵法、保马法和更戍法等。此外,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还包括青苗法和募役法等,总的理念是通过对大地主大官僚的限制达到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因而遭到豪强地主的抵制,最终王安石变法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最终失败。其失败突出说明?
[? ]
A.变法内容不合时宜 ?
B.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 ?
C.北宋王朝政治腐败 ?
D.王安石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苏轼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逆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A.市易法
B.募役法
C.保甲法
D.均输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募役法是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包括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苏轼评论的是募役法,故答案选择B项。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故A、C、D项不正确。
点评:关于募役法,除了考查其积极意义(即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力政府收入)外,还要注意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地主官僚强烈反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