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完成后,英、法、德、美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形式各异,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国家的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行政权
D.外交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处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说过:“我愿意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下列孔子思想中与苏格拉底该观点相似的是
A.有教无类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和“任何人”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是将富人和穷人都一视同仁来平等对待的,这种思想体现在孔子身上则是“有教无类”,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井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参考答案:
(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5分)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0分)
本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并结合该时期的美苏掌握核力量的史实即可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当时的社会思潮、战后反思,再根据材料“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即可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关于其作用主要从世界和平、核垄断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年宪法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是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时期需要的、能够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宪法,宪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障的人权。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材料二?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两国平等友好相处的障碍。恢复中日邦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将为进一步发展我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开辟广阔的前景。中日友好不是排他的,它将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972年9月26日周恩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材料三?中日两国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当年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有哪些?双方“努力寻找共同点”的成果是什么?(5分)
(2)据材料一、二,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一原则的基本特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还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请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1)尼克松总统访华。(1分)分歧:社会制度、台湾问题。(2分)成果: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2分)
(2)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特点:具有包容性、广泛性,适合各类国家处理国家间问题。(2分)健康发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1分)
(3)1972年,(1分)在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下,(1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分)周恩来与之会谈,中日两国签订了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2分)
本题解析:
(1)解答本题需注意材料的出处。材料一出自1972年2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同美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联系所学知识,中美关系正常化与尼克松访华有关。中美两国的政治分歧源自两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国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2)依据材料一可知,发展中美、中日正常的国家关系应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广泛性,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日关系最大的阻力来自日方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发展两国关系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该问要求为材料三图片写一简要说明,图片反映的事件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说明文字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1972年)和原因(在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下)、事件的经过(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周恩来与之会谈,中日两国签订了联合声明)和意义(标志着中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为和缓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