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 )
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芍陂是淮河流域的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以北,B、C、D三项是江南经济发展现象,教材有明确表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两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图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二:一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根据上述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工业结构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从地域分布上看,两个时期我国工业发展又有什么相同点?原因是什么?
(3)上述对工业结构和工业地域分布的分析,对我国的工业发展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侧重点: 民国初年,以轻工业为主。一五期间,以重工业为主。原因: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力量薄弱,帝国主义垄断重工业;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相同点: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原因:在历史上东部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近代以来自然经济解体较早,工业基础较好;沿海地区,交通条件较好。
(3)在结构上要注意保持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发展;在分布上既要发挥原有工业基地的优势,又要注意东西部工业布局的平衡。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民国初期和共和国初期经济发展主题命题,内容相对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就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揭示了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特点
B.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C.突出了国家间平等与和平的愿望
D.避免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恶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强调了国家间的地位平等,关系和平。故选C。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是国家利益,故排除A;国家间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有些国家间的关系恶化也是无法避免的,故排除B、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的关键对题中“六朝”经济的特点要把握准确,六朝是指三国时吴、东晋,南朝时的宋、齐、梁、陈六朝;而唐后期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时继续南移,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由北方转到南方,故A不正确;C项史实出现在唐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寺院经济是过渡发展而非衰落,所以B项不符合史实。D项正确反映了六朝的经济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82年8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指出“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国政府理解并欣赏1979年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 书和1981年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这反映了(? )
A.台湾问题不再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B.美国的态度有利于解决历史上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
C.坚持“一个中国”是中美发展关系的基本前提之一
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用排除法,美方的态度恰好说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制约因素,排除A;台湾问题属于历史上国共内战而非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排除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美国政府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表明美国认同“一个中国”,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