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统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而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以上数字充分说明了
A.文化发达的农耕民族取代北方游牧民族成为统一王朝的统治者
B.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
C.封建统治者在录取人才时采取向南方倾斜的政策
D.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的文化重心随之南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所有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 ]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所示为绘制于唐朝初期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漫漫征途的情景。有人认为:“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其认识历史的视角是(?)

A.动机与效果
B.目的与手段
C.背景与影响
D.原因与结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目的并未实现,结果无意之中开通丝绸之路,目的与结果(或者说动机与效果)并不一致,其实这种效果与动机并不一致的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西汉初期实行郡县并行体制本想巩固政权可实际上却引发了“七国之乱”,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特征不符。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①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②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④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D.“陶瓷之路”发展兴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7分)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3分)
(3)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7分)
参考答案:(1)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人口剧增;独立的商业中心崛起;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率提高;坊市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 (7分)
(2)前者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而后者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3分)
(3)本问分两个层次评分:(7分)(考生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一层次,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归纳:
①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
②政治:重农轻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③文化:宋明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
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基础上,考生能回答以下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
①政治: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
②文化: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及冒险精神。(每点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一、二文字内容直接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即可,要注意语言表述的条理性;(2)材料一中文字“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说明了两种“商业革命”产生的结果截然不同,即前者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而后者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3)从宋代社会发展的多方面特征寻找宋朝的“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即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民族关系以及军事战争的角度归纳其原因所在。
点评:宋代纸币的出现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活跃,但并不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唐代就以出现了信用货币“飞钱”,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唐朝末期至宋代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时空控制的放松和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
本题难度:一般